close

風景63  

今天週日除了中午外出與同學用餐,都待在家翻書及做家事。傍晚老媽一邊忙著料理晚餐,老妹吃完喜筵回來,還沒消化完又很睏,所以預告不用晚餐,先補個眠。因為多了一道打包回來的菜餚,所以老媽省煮了二道菜。六點多我們正在用餐,小妹說不回來吃,所以老爸老媽及我,三個人七點左右便用完晚餐。洗好碗盤後也不過七點半,三個人在客廳隨意聊了起來。不知道電視正在播映什麼節目,突然就聊起了外公的故事。

外公本姓廖,三歲前父親過逝,未久母親也亡故。前面三個長兄分別有伯父等親戚扶養,惟獨這位小兒子尚幼,即過繼給一對不孕的夫妻,也因此改姓「林」。養父對外公很好,很照顧他,外公才進門沒多少,這位養母就懷孕了,還一連生了三子三女,真是「招弟、招妹」的代言人。可惜好景不常,養父在外公十一歲左右也過逝了,養母只疼愛己出之子女,對外公虐待有加,沒人疼惜的孩子十分孤獨,外公幾乎包辦所有的家務,國小畢業便無法再繼續念書,養家的重責便由他扛起來。大概那個年代(日據時代)的日子普遍都過的十分清苦,外公拉過人力車、踩過三輪車,也出海捕魚、下田耕種,什麼賺錢的工作都嚐試,日子依舊難過。

外公婚後,因緣際會接觸打鐵工作,經濟才漸有起色。那些所謂的「弟妹」(養母所生)聞到新台幣的味道,都靠攏了過來。外公是大肚大量的人,來者不拒,也從不吝嗇給有困難的人一碗飯。胸襟之大,讓他的生意也愈做愈大。可是很不幸的,外婆在六十二歲時即因癌症撒手人寰(當時母親才四十歲,而我只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國小學生),六十四歲的阿公才剛要開始帶外婆過好日子,就失去胼手胝足的另一半。其實,我們對外婆的印象相當淺薄,只知道她對我的媽媽相當疼愛,每次都光明正大的讓我母親當女兒賊,誰叫我爸只是一個領死薪水的小咖員工。這位對我們家最照顧的長輩走的太快太急,讓我母親很遺憾,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回報外婆。而我母親總在自己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時,也是大包小包這麼讓她們拎東西回去,就是源於外婆當年也是這麼付出。我的母親感念當年外婆的大力幫忙,所以也會用同等的疼惜心來對待自己的女兒。傳承的幸福,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。

我的母親不只一次描述她的父母艱困的悠悠歲月,但她說:「因為我的口才不好,能講的有限,不然我父親的一生,絕對可以寫成一篇很精采的小說。」民國初年,經濟蕭條,幾乎大部分的百姓日子都很艱難。相信走過那段歷史的前人,都能深刻體會時代的造化弄人。我相信,我的母親必定很心疼外公三歲就沒了父母,她說沒有父母的孩子最可憐。沒錯,當年的社會福利並不完善,應該還沒有孤兒院這種機構,所以家裡出事被迫成為孤兒的孩子最是辛苦。彼時,為公平起見,連吃花生米都是數顆粒,深怕兄弟姊妹分不均發生爭端。顯見生活的拮据。

對照現今社會暴發戶的樣貌,我心裡很痛。餐廳飯館裡丟掉的食物不知凡幾,這是有具體的統計數據,佯騙不了人,所以,我願意從自身做起,自今爾後,不吃那種所謂「吃到飽」的自助餐,而且肚子能撐多少就買多少,不誇張的用餐,一定要連一粒飯都不剩。

外公的生平故事對我的母親來說,極為幽暗。很感謝她願意分享這些歷史故事,讓我有機會追本溯源,也讓我更懂的珍惜資源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幸福雜貨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